這是泰戈爾短篇小說集中的其中一個篇章。
《摩哈摩耶》講述了一個印度女子被迫為剛剛死去的丈夫殉葬,殉葬的方式是活活燒死。這個女子的名字就叫摩哈摩耶。她是被她的親哥哥送進這個焚燒的地獄的。在此之前的一天,她的親哥哥將她嫁給了一個年老的婆羅門祭司,這個可悲的婆羅門身患重病。就在摩哈摩耶嫁給這個婆羅門的第二天,她就成了寡婦;那個可悲的人死了。而他的死并不代表著摩哈摩耶悲劇的結束。
按照習俗,摩哈摩耶將為死去的丈夫殉葬。火葬堆就在附近,火焰將吞噬摩哈摩耶,正如死神將吞噬帶給摩哈摩耶悲劇的年老婆羅門。
眾所周知,印度的人們被分為四種等級,婆羅門,剎帝利,吠舍和首陀羅。婆羅門是這個等級中的最高階級,摩哈摩耶為一個婆羅門而殉葬,在她的哥哥和族人看來,這是值得肯定的。他們并不為此感到有絲毫的自責或者內疚。摩哈摩耶必須被燒死。
事情的轉機發生于大火燃燒之日,也就是將活活燒死摩哈摩耶殉葬她死去的丈夫的那天。大火熊熊燃燒,火焰開始吞噬摩哈摩耶,點燃了她的衣服,她感窒息般的熱浪正在吞噬她。一場突然從天而降的大雨解救了摩哈摩耶,執行殉葬儀式的人們在大雨里來臨時紛紛跑到了附近的房屋中避雨。大雨熄滅了火焰,解救了已被嚴重燒傷的摩哈摩耶。她從昏昏欲迷中掙脫已被燒爛的繩索和衣衫。她跑了。
這場大雨很有可能是一次并不完美的解救方案。顯然,方案是倉促和粗糙的。但畢竟成功了,人們感到舒了一口氣。但事實上大雨與老天根本就沒有關系,只是作者基于憤怒而精心謀劃的一次人為事故。
摩哈摩耶的方向是一個年輕男人的家——拉吉夫•勞瓊。這是和摩哈摩耶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,他熱烈的愛著她。在嫁給年老婆羅門的前一天,她拒絕了他要求她和他私奔的建議。但在和哥哥離開拉吉夫時,她堅決的和他說過一句話:“拉吉夫,我一定到你家去,你等著我!”
現在她來了,帶著滿身的傷痛和悲哀,還有被一塊遮臉的面紗。拉吉夫知道她將被燒死,但他毫無辦法改變既定的結局。他痛不欲生。但現在,這個人來了。這個人是他的天使,他的女皇,他的氧氣。她來了,帶著傷痛和悲哀,還有遮臉的面紗。
她只提了一個要求:“假如你發誓,永遠不掀開我的面紗,不瞧我的臉,我就能終生陪伴你。”如果拉吉夫不同意,她將馬上回到火葬場,等待活活燒死。拉吉夫答應了。世界名著導讀www.beamourhair.com失去摩哈摩耶,他不知道他將如何面對他的人生。于是他們連夜逃離了這個企圖毀滅他們的家園。
拉吉夫遵守了他的諾言,在逃逸后的寧靜生活中,他從未解開過她臉上的面紗。但這種生活并不是拉吉夫想要的生活,一塊擱著面紗的生活。拉吉夫的人生,摩哈摩耶的人生,被一塊面紗神秘而嚴格的進行了阻止。生活是一種隔閡。拉吉夫感到無比的遺憾。他常常懷念起摩哈摩耶曾經天使般的容顏,想起那張臉上曾經的寧靜,優美和深沉。
一天晚上,月光如水。拉吉夫控制不住自己的沖動,貿然的掀開了摩哈摩耶臉上的面紗。他看到摩哈摩耶曾經靚麗的失去了光澤和肌肉的左頰。那是被火葬堆的大火舔噬的永恒瘢痕。摩哈摩耶醒了過來。深感貿然和悔恨的拉吉夫伏倒在地,請求摩哈摩耶的原諒。但摩哈摩耶昂然起身,永遠的離開了拉吉夫。
摩哈摩耶的離去給拉吉夫的一生造成了另一道永恒的瘢痕。
這并不是泰戈爾最好的短篇小說,但我認真的記下了這篇筆記;在人類浩淼的歷史中,丑陋的習俗是一堆堆不朽的火葬堆,在人類的心靈上留下了無數道永恒的瘢痕!